央广网北京6月13日消息(记者丁华艳)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联盟昨天在北京筹备成立,这是我国首个聚焦改革的健康服务业联盟,目的是解决政府政策与企业投资需求不衔接的问题。发起人曾经也是位政策制定者,下海投资却发现诸多不便。政策离现实有多远?来看看一位下海官员感受的投资“弹簧门”。
田佑中,现在的身份是上海烽康医疗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之前他的身份是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国务院医改办宣传培训组组长。下海经商前,田佑中参与起草的最后一个医改文件是——2013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40号文《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是这份40号文提出“政府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本性作用。
尽管有政策利好,下海三年来,他还是发现了太多政府政策与企业需求对不上号的问题。有时政府费劲搞招商推介会,但推介的项目,其实企业并没有兴趣。
田佑中:“我们也参加过很多的投资、招商的会,准备的材料也非常精美,政府也花了很大力气。但在我们看来,这些项目要么是太偏,要么就是政府考虑的比较窄,而不是从给更多的角度来帮大家怎么样去投资才能够做好服务。”
从政策制定者,到企业家,在深谙其中原委的田佑中看来,政府政策落地难,企业投资遭遇“弹簧门”,问题是出在双方互相不了解诉求。
田佑中:“政府的一些想法、动机也很好,但是很难落地。在企业来看总是觉得有点不到位,就没有企业非常需要或者是非常契合的。我也能理解,从政府来看,他也不清楚企业的诉求,也是雾里看花,不知道如何去满足。”
还有的时候,政策因为缺乏细则,造成落实过程中断路。与田佑中一样在医疗健康领域鏖战的银康健康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浦晓东,就有这样的苦恼。5年来他一直努力在多个省份推进一个集旅游、医疗、养老为一体的项目,作为新生事物,各省政策宽严不同,挨个协调,让他们步履艰难。
浦晓东:“当我们把旅、医、养结合的时候,这样一个时间段政府就各自为政,各个部门可以很主动的去推动,也可以不给你去推动,做到他自己点到为止的事。因为政策没有再给它延伸,我觉得针对这块,政策要跟上。”
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说,因为和地方政府沟通成本高,有时企业的一些投资需求只能不了了之。
刘国恩:“这个细则不清楚也是正常的,因为写这一个文件的人也是人,他也不可能把这个没发生的事儿,就已经好好的写在文件上了。这样一个时间段遇到我们个别的企业,单家独户的,和地方政府沟通的时候,力量都比较单薄,认识都比较有限,可能这个事就拖黄了。”
田佑中、浦晓东遇到的问题,也是目前企业投资经营环境的缩影。而他们的应对策略更加积极,昨天联合50多家机构,自发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聚焦改革的健康服务业联盟——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改革联盟,希望凝聚合力,与政府衔接、建言、谈判来解决投资“弹簧门”。田佑中现在又多了一个身份,联盟执行主席。
田佑中:“所以我认为这个联盟就有必要,能和政府去协调。比如说在招商和投资这些会上,一块儿来策划哪些项目合适,我们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去参考。这种大联盟,实际上就是架通政府和企业间的平台。”
投资落地难,不是没有政策,归根结底是政策没能一竿子插到底。这里面既有政策制定不到位的问题,也有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不敢担责任、缺乏探索精神的问题。因此,弹簧门门里的政策制定者和门外的投资者,更应加强沟通协作,“手拉手”提高政策制定水平和政策落实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