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一张纸,刀转纸飞,从花草鱼虫到牛羊稻菽,从四季风景到人物故景,一幅幅图案惟妙惟肖,一个个人物呼之欲出……在兴安盟突泉县,有这样一位艺人,她用剪刀做笔,展示了民间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她就是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突泉剪纸技艺传承人赵日霞。
巧手随心剪物华,张张红纸俱成花。突泉剪纸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由山东、辽宁、河北等地闯关东的移民传入兴安盟地区,并在突泉县发展起来的一种美术技艺。突泉剪纸题材广泛、风格各异,经数十年传承,集各家之所长,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剪刻、镂空、撕纸、烧烫、拼色……多种技法的结合使用,让突泉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可能。由于突泉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易寻,技法易于掌握,因而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近日,共青团突泉县委员会主办的第三期剪纸创作青年夜校正式拉开序幕,课程就开在赵日霞的剪纸工作室内。
课堂上,赵日霞从剪纸轮廓的剪法到细节处理,再到如何构图,详细地讲解剪纸的要领和技巧。学员们边剪边学、热情创作,美丽的蝴蝶、活灵活现的生肖、饱满的石榴……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诞生了。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剪纸,跟着老师一步步剪,感觉既有趣又减压。”学员刘书含说。
“我们突泉剪纸历史久远,在我的印象里,姥姥教给妈妈,妈妈再教给我,这传统的手艺始终没丢。”赵日霞回忆,虽然从小就跟着妈妈学习剪窗花,但是她与突泉剪纸的正式结缘还要追溯到2004年,那时的她正在和突泉县文化馆原馆长王俊才学习漫画。“学习过程中,王老师发现我对剪纸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就鼓励我在剪纸领域继续深造,发挥剪纸艺术天分。”
2005年,赵日霞带着自己的剪纸作品《回娘家》第一次参加突泉县第二届民间文化艺术节,一举夺得二等奖。这次成功,坚定了她深耕剪纸艺术领域的信心。
赵日霞的剪纸工作坊内,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剪纸作品,这些作品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近年来突泉县百姓生活的点滴变化。
纸间经纬,韵味悠长。近年来,赵日霞多次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奖项,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全区农牧区文化示范户、兴安盟工艺美术协会“先进工作者”。2023年,突泉县突泉镇赵日霞手工剪纸艺术坊还被认定为首批自治区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
在她的影响下,突泉剪纸的影响力已经走出突泉县,走出兴安盟,走向了全中国。2019年,赵日霞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正月初六播出的《幸福账单》节目,向全国观众展示了技艺精妙的突泉剪纸。节目播出后,不少剪纸爱好者慕名前来突泉县和她学习剪纸技艺。
跟随赵日霞学习剪纸的金东霞,经过9年的学习,从最初连构图都不会到如今已能用剪纸记录美好生活,她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融入到一幅幅剪纸作品中。
“空闲时间,我们姐妹一起来剪纸艺术坊,说说笑笑中,既增进了感情,又把生活中的所见所想呈现在纸上,特别有意义。”金东霞说。
继承传统不停地改进革新,融入现代理念和时尚元素,使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青春与活力,这是赵日霞始终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她不断向老一辈剪纸艺术家学习,逐步的提升自己的剪纸技艺,同时又大力培养年轻一代的剪纸传承人,使得剪纸队伍不断壮大。
近日,一场研学活动在突泉县非遗体验馆举行,赵日霞向突泉县太平中心小学的学生们介绍了剪纸艺术的历史与特点、基本纹样、吉祥寓意、构图等多方面的知识,现场展示了剪纸技巧。
“作为非遗文化传承人,推进以‘北疆文化’为主题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是我的责任,传承传统技艺,留住文化根脉,让文化传承回归社会。”赵日霞说,这几年,她在创作中不断融入时代元素,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等题材设计到了剪纸作品中。“曾经,剪纸作品剪的是风俗,图案多为生肖、祥云、瑞兽,如今,剪纸作品逐渐演变成了工艺品和文化作品,我把新的元素融入到剪纸作品中,创作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我们村里的大学生》《草原烽火》等一批表现新时代的作品。”
正如赵日霞所说,如今在突泉县,参与剪纸的人慢慢地多,剪纸已日渐融入百姓的生活,以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表达了群众的生活理想,让剪纸这项民间传统文化在突泉县绽放光芒。
赵日霞还将一生热爱的传统剪纸技法,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给她的小女儿尚春宇。经过十几年的刻苦学习,如今尚春宇也具备了较高的剪纸技艺,其作品多次获得自治区级大奖。
“学会了剪纸,我的生活也变得更丰富了,我也会把剪纸技艺传给我的后代,传给更多像我一样喜欢剪纸的人。”尚春宇自豪地说,要像母亲一样积极推广剪纸艺术基础知识,让这项中华传统技艺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择一事,守一生。赵日霞说:“我很幸运在突泉县这片艺术沃土中成长,并成为剪纸艺术的承上启下者,在继承、发扬和传承突泉剪纸艺术的同时,我将尽一己之力,让突泉剪纸走得更远。”(草原云·正北方网记者高敏娜通讯员曾令刚)(图片由曾令刚摄)